济源一中英语教研室把关题突破针对性研讨一
娜娜
2020年9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济源一中英语把关题突破核心团队在学校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研修。
会议由黄磊主任主持,余维民主任,各年级实验班英语老师及部分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
研讨内容如下:
1. 如何打造每次研修的高效模式?
2. 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思维习惯?
关于以上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基本围绕“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是什么”、“如何让正确的方法和思维落地”这三个问题展开。余维民、黄磊、李兵利和侯志强四位老师做了发言,整合如下:
一、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聚焦学生的思维习惯,但经过碰撞,大家还是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是思维层面,而是三个维度:
1. 基本功底薄弱
主要体现在词汇和长难句上。
学生做不对题,很多时候不是找不准关键句,而是找到之后,却因为词汇量不足、重点词汇的内涵和范畴把握不准、熟词生义理解偏颇以及无法从长难句中准确提取主干或提取有误而导致做不对题目。
2. 做题技巧欠缺
比如利用并列、排比、对比、排除等技巧做题;比如七选五不能熟练运用启承转合规律,等等。
3. 思维习惯不佳
余主任发现学生做题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有的是用手指或笔点读、有的则是反复地回读、有的是遇到不会就翻词典的查读,还有的是嘴上嘀咕无声的唇读,这些习惯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难以把握住重点信息。
黄磊主任则发现学生的审题习惯有待提高。有的是选项答非所问、有的是选项以偏盖全、还有的则不关注形容词、副词、时间和地点范围等关键信息,白白丢了许多冤枉分。
除阅读习惯外,学生的思维习惯更是致命。许多学生做阅读仅凭主观臆断,无视文本表述、直接脑补,做题取向快胜于对,对语篇的结构意识不足,遇到生词量大的文章还会产生畏难心理,等等。
二、正确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是什么?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同的阅读思维习惯有:
连贯阅读的习惯:把语篇当成语篇来读,阅读过程中尽量不要被打断心流;
带着关键词找信息的习惯:关键词就是特殊疑问词、人名、地名、数字等特征明显的词汇;
不做二次推理的习惯:通过关键词找到原文后,根据原文只推理一步,不做二次推理;
结构意识:每读一篇文章都能下意识地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去分析语篇,并形成本能;
作者意识:阅读时不能总想着“我认为”、“我觉得”,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想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要告诉我点啥?他是怎么谋篇布局的?
说到做题方法,余主任还分享了做题口诀:先题后文,逆推定位。即先看题目后看文章,选标题和主旨大意题的题目可以使用逆推法。
志强思路稍有不同,调整口诀为:先纲后题,逆推定位。即先通过“首段加首句,转折看后边”通览全文大意,然后再根据题目定位逆推。
其实,“先题后文”还是“先纲后题”无所谓对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和文章体裁的差异,只要能做得对,怎么顺手怎么来就行,不用过多纠结。
三、如何让正确的方法和思维落地
那么,如何把正确的方法和思维应用到课堂呢?大家各抒己见,颇为精彩。
余主任认为,首先要精泛读结合,除了精读之外,还要增加非功利性阅读的比重;其次要规范限时训练,材料要好,仪式感要强;再次要进行专项训练(高三适用),从题材、体裁等不同角度进行强化。
黄主任提议开设审题课,专门进行各题型的审题训练。在大家的启发下,我们建议开设阅读专题课,包含三种课型:
专题一:审题课——针对题型的审题训练;
专题二:析句课——针对长难句分析训练;
专题三:品词课——针对熟词生义训练。
黄主任还提到,高频词不仅是自身出现频率高的词汇,若是它的相关词(如近义词、反义词、同根词,等等)很多,哪怕它的原形不常见,也算得上是高频词;阅读理解中有许多题目都是同义词置换,所以背同义词就是背答案这句话绝非虚言。
志强则比较重视词汇的积累。他让学生每精读一篇文章,都把相关的好词、熟词生义和写作金句抄在专门的“好词本”上,时时翻看,算是对词汇量的一个有益补充。
总之,这次的研修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