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欧美外教语言交流中心–你家门口的好外…来自爱进万万家…?

??上次发“暗恋小事”鼓励大家背单词,被男朋友嘲笑了,说我为了写广告不择手段,我说这是伟大的教育事业你不懂。 那当然是真实发生过的窘迫,只不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后来长大了,明确了…

??上次发“暗恋小事”鼓励大家背单词,被男朋友嘲笑了,说我为了写广告不择手段,我说这是伟大的教育事业你不懂。

那当然是真实发生过的窘迫,只不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后来长大了,明确了自己的短板,直接找了外教每周一对一,专攻口语。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也因为哭没有用。

一开始也遇到过不靠谱的老师,而且一个比一个不靠谱,遇到试课的时候就给你飞眼的美国大男孩,太浪了,非常害怕正式上课的时候会摸我手,急流勇退。

还有疑似前一天飞大了过来上课的香港老师,脑子还没我清楚呢,课上了一半我就走了。

后来我把这些都写成了故事发微博上,有很多姑娘问我,那我该怎么找到一个好的口语老师呢?

?之前一直不敢写,因为我没总结出来除了试以外的有效信息,怕误导你们,直到我的一位好朋友,看到了“暗恋”那篇文章以后问我:

“你确定不要求助我吗?”

我才想起来,身边有位兄弟恰好就是做口语教育的。

我挺服他的,这人你们可能认识,就是微博的@没有羊先生 ,脱口逻辑的创始人。

我,一个致力于薅羊毛的女企业家,怎么能够放过他?

花了两个礼拜跟他约了这篇稿子,让他从专业角度唠一唠,放在下面了,你们拉下去自取。

关于脱口逻辑我说一下,在手机上就能对话练口语的平台,他们的外教都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名校,随便抓一个就是耶鲁牛津哥大剑桥的,对着视频反正你们聊呗,比线下压力小多了。

?

你说都是外国人区别能有多大,根据我的宝贵经验,还真的是挺大的,我小时候为什么学不好英语,没别的,英语老师不喜欢我,老打击教育,我就放弃了。后来遇到现在的外教,才知道温柔有趣有多可贵,坚持坚持就坚持下来了,好老师的耐心和会教都是一样的。

鉴于以上几点,新年嘛我也顺便问羊老师要了一波福利,没耐心的可以先看活动:

现在扫码去脱口逻辑的后台回复“好好梦”

可以29元购买一次原价149元的体验课

转发本条微博也抽3个幸运鹅送6节体验课,价值1799元

?

我外教课的价格线下是800元一个课时,45分钟,反正你们自己算呗。

?

如果你担心英语不好,没关系,脱口逻辑有单词预习系统,我试过了,上课前,只要在专属教室里 @ 机器人,发送对应的课时,就会收到词汇的预习资料,提前看,没啥好紧张的。

多说一句,没收钱不是广告,也没抽成,不是我多伟大,没有,单纯地希望大家新年开个好头,你们体验感觉不好可以来找我,感觉好的帮我把这篇转发给你觉得需要的人,朋友之间,一起进步才是真的。

你们有疑问可以记录下来,这周也会邀请他来我们职场群答疑和分享,具体时间会在微博上告诉大家。

下面是羊老师的约稿,谈一谈学习英语的干货方法论。

?


?如何让自己的
英语比99%的美国人好。
?

老实讲,我已经很久不去想”英语好不好“这件事了。

在美国的主流媒体里,同僚是整个国家嘴皮子最溜、写得最好、创意最丰富的一群人。

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会记得你是外国人,也没有人会用「口语好不好」来评判你。但你却需要用第二语言,扎扎实实地和本土记者制片人合作、竞争,淘汰掉几百上千同等条件的美国人。这样7×24小时地用另一门语言,沟通,创作,工作,写段子,谈恋爱,这是十年前的自己并不敢想的。

记得那时刚来到英语世界,有特别强烈的语言焦虑。觉得单词量小,要抱着 gre 红宝书背单词,没两天忘了。又觉得语音不准,听写美国之声,大概坚持了两天。练习阅读,买了经济学人杂志,看了两三段就趴桌上睡着了,口水流了一杂志。

现在的我,真想回头告诉当时的自己:

其实本并不需要焦虑的——关于英语,你其实大可以用并不吃力的方法去解决它。

因为它说到底,只是一门语言罢了。

误区之一
听不懂英语是听力不好?

我要告诉你的第一件事是:你没听懂,不代表你英语不好。

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打电话时听不懂。

刚出国,肯定会面对巨烦的事需要翻来覆去地打电话:和学校沟通、和房东沟通、电力公司、宽带网,银行……对话的内容,还大多是高度本地化的东西。

你想,让一个汉语水平普通的外国孩子,去打电话讨论「电信流量包月40元套餐」「信用卡开卡送50,000点积分」「宜家双人床架能否准时送货」,是难度多大的一件事。更何况,隔着电话线,没法用表情和动作来辅助交流的。那么,「听觉」似乎就是你的一切。

电话讲不清楚事情,只觉得窝囊至极:自己真是没用。如果自小在英语环境长大,哪里会受这样的闷气呢?

直到后来才发现,电话恐惧( phone anxiety ),压根就不是什么「英语不好」的事。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因为怕电话里听不清楚对方而产生压力和恐惧的人,多了去了。还有心理学家专门去研究这些东西。这些其实和自己的英文理解能力,没有什么关系。

工作过程中,面对面交流也是一样的。在老东家那里报道突发新闻时,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把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浏览一遍,记下今天给主编的头条新闻。七点到公司,大家围坐一桌,开始过头条。

「孟加拉某市发生里氏6.5级地震」

「消费者财务保障局换了负责人」

「pink!在ama大会上表演技惊四座」

……

突发新闻人能有几个在各方各面都有知识储备呢?可即便如此,大家也不会为此心慌意乱。

最多不过是紧急打断一下,「唉亲爱的你能不能快速解释一下刚才个新闻是什么意思?消费者财务保障局是个什么鬼?」

(坦白说: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写一篇和棒球话题相关的新闻。当时看到了我就想骂娘。劳资从来不看棒球你让我怎么写?但最后当然还是得硬着头皮去搜索调查,在30分钟内写出来了。)

所以话说回来,你的听力比你想象中的,其实好得多。真正的英文能力,是你能不能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下,去提问、去分析、去临危不乱地解决问题。

?

误区之二
没有什么「标准的口音」

我想告诉你的第二件事是,全世界对「英文口音」最执着的人群,其实是中国人。

以欧美为例,普罗大众大多不晓得中国人熟知的「国际音标」是啥玩意儿。单词发音,全凭语感和耳濡目染。各地域、各种族口音有所差异,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我们在英语练习过程中,把单词读清楚,发音清晰是一回事。过分追求某种「优雅」口音,以至于说话思前想后战战兢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囿于环境,可能也是被普通话和拼音的学习习惯伤害太深,不少人对于某种迷幻的英文「标准口音」似乎有种不由分说的执念。那我就在这里给大家祛魅一下:

其一:所谓的「标准口音」,放在英国,也就是所谓的 received
pronunciation (大部分英国人自己都不用),在美国也就是平淡的一般美国白人口音,并没啥金线标准可言。

其二:把语言说得超级像「本地人 native speaker 」,在工作生活上也基本上没啥用处——除非你决定在中国装(不那么地道的)abc. 我也算去过不少国家,做过不少事,见过不少人。流利掌握某种「口音」带来的实际好处,基本上只有一个:喝小酒时在朋友面前表演一下而已。

其三:你恐怕不会因为一口所谓「标准」的美音/英音获得友情和爱情(如果你的朋友歧视有口音不完美的人,你还想跟ta做朋友吗?),大部分人也都不会因为这个对你另眼相看(你把话说得和周围人一样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知这三点,会不会戳破你对学习英文和口语的种种误解。你可能会犹豫:那口语学了半天,不是白学了吗?

不然。其实,在英语交流中,口音不过占了顶多百分之十的讯息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学识、趣味,往往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你对世界的观点是怎样的?你所读、看的东西是什么?你在沟通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角度?而最后这些,落地于你使用什么样的句子、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起用什么国产土办法练习口音(往往都不得法),学英语的首要目标其实是:

做一个有趣的人,让大家都觉得你的口音尤其充满魅力。

?

误区之三
你以为你该背单词了

想说的第三件事是,《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约30,000字的演讲和推特后,他使用的词汇量大概和一个美国4年级小学生相当。

而另一个语言学上的共识是,3,000个基本的英文单词,可以涵盖95%的应用场景。

而高中毕业时的你,英文单词量是4000,四级6000,六级8000。

那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怎么努力学英语的话,很有可能你现在的词汇量和美国总统不相上下。

所以想要建立基础沟通的话,你其实并不太需要背单词。

当然,单词掌握得越多,你的沟通效率也就越高,时间成本越低——介绍菠萝( pineapple ),你不用告诉别人那是一个「表面带刺切开是黄色的热带水果」。但是,我也遇到了太多朋友,把单词视为了洪水猛兽,以及每天愧疚的来源。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觉得「不背单词就学不好英语」,就越是对语言感到紧张和厌烦,越是感到厌烦,就越提不起劲背单词。打卡打卡打卡,刷词刷词刷词。

几乎没有脑袋正常的母语学习者会这么做。

因为这样的做法,和语言完全是两码事啊——词汇是用来阅读和交流的,又不是拿来打卡的。放在词汇本里不使用,背了和没背也毫无分别。

而最为简单的积累单词方法,就是不断地、大量地,阅读。

那我该做什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忍不住发问了:如果听不懂也没关系,有口音也没关系,单词量不大也没关系,这也太偷懒了吧。我还要考雅思/托福怎么办?

先给一个功利的结果吧。大约五年前(当我还需要标准化考试成绩去证明自己的时候),我雅思8分,托福116,都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裸考的。背后的秘密是,这些看上去似乎还不错的成绩,并不是靠什么刻苦训练得来的。

靠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坚持:你可以建立一个纯英文的语言环境,在里头做你自己。

而且这个坚持,和「是否出国」,毫无关系。

在走过不少弯路后,我发现,在中文世界里寻找英文的母语环境,比你想象中要容易得多。

以下是一点寻找英文母语环境的小窍门,我总结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

窍门之一
你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英文娱乐

首先,看不带字幕的英剧美剧吧!

尝试一个月,你就会发现大部分普通的美剧生肉并不难理解——这个磨合期大概在一周左右。有了视觉和剧情辅助,哪怕不开声音,都能看个大概的意思。毫无辅助的英文输入大脑,就能彻底让你离开中文的舒适区。

“还有好多词句听不懂怎么办?”。即便是欧美人看的喜剧、律政医务剧,也并不是每个单词都能 get 到。

甚至爆红的《生活大爆炸》主打的笑点,就是观众听不懂科学家在说什么。

?「可如果我爱看国产电视剧,就没法学英文吗?」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有大量的论坛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用英文讨论国产电视剧。与其上百度贴吧,不如在这里看一看?

各式各样的同人志、日本动漫,电子游戏…英文世界的资讯量之大,可能涵盖了你90%以上的兴趣爱好。英文社交网站 tumblr , reddit 上都有大量粉丝。

当你怀抱一个真诚的爱好去尝试吸收自己喜欢的娱乐,一篇《哈利波特》同人,其实能胜过一本经济学人。

?

初阶入门美剧推荐(好玩有趣,语言简单):

?老友记 friends

摩登家庭 modern family

绯闻女孩 gossip girl

生活大爆炸 the big bang theory

老爸老妈浪漫史 how i met your mother

废柴联盟 community

中高级(有大词或一点时代背景,内容适合跨文化观众):

?发展受阻 arrested development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傲骨贤妻 the good wife

欲望都市 sex and the city

各种科幻剧警匪律政医学剧

私藏美剧(较多本土文化细节,需要一定基础):

30 rock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wire

the office,last week tonight with john oliver

glow,broad city,absolutely fabulous

窍门之二
kindle 并不光能用来盖泡面

如果你刚好有个 kindle 电子阅读器,或者手机安装了 kindle app ,赶紧用它来看 mobi 格式的英文电子书和杂志吧! kindle 软件的一大好处是词典功能。只要单击单词,就会有词语解释跳出来。这能大大减少我们阅读的单词量障碍。

?

在 kindle 选书的时候,也要切记兴趣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阅读内容的「格调」,而是扪心问问自己的兴趣。此外,如果你看过某个故事的电影,那看起英文书来,就能事半功倍呢。

入门电影改编书目推荐:?

?the devil wears prada?

life of pi?

gone girl

?

窍门之三
先变得不要脸,再找个语伴

谁规定中国朋友之间不能说英文呢?

大二的时候,我的室友恰好也是内地人。在彼此共同语言焦虑之下,我们作出了一个决定:两人之间只说英文。

在认识三天后,我们彼此说了整整一年的英文。开始还有些磕绊,久而久之了,也就变成极其普通的习惯——说不清楚?那就多说两句。听不清楚,也多问两句。一年下来,除了口语水平突飞猛进之外,我们俩都忘了对方说中文是什么样子。

闲话传到其他的中国人圈子,有人笑我们装 x ,也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问题在于,我们两个人都 couldn’t care less 。

如果有人在嘲笑你的努力,那你必然做对了什么。

?

窍门之四
与有趣的母语人士交流

直到差不多熟练掌握了第二语言,我才慢慢地跳出舒适区,在旅行、读书、工作的途中,结识了各式各样神奇的陌生人,而他们中许多人也成为了我毕生的挚友。

只有把语言真正放在社交场景里,和好玩的人交流,你才会发现,你有那么多想说的话可以说出来,而他们也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给你分享。

但我也很清楚,我是幸运的。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国际旅行和海外留学的机会。

?

所以,我创立的英语交流平台“脱口逻辑 talkology ”,把这些分散在旅途中、小酒馆里的有趣人们,集中到你手机上。

只需在“脱口逻辑”??号上按几个键,你就能一对一地和这些英文世界最聪明、有趣的 native speaker (母语使用者)一起,进行浸入式的口语交流啦。

这些教练尽管都有常春藤/牛津/剑桥等顶级名校背景,但真正让他们脱颖而出的,则是其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

他们中有索马里兰战地支教的人类学者;

也有在白宫工作的经济学人;

还有为美国杂志撰写娱乐专栏的剧作家;

纽约电子音乐人;

耶鲁艺术系的画家;

……?

值得自豪的是,脱口逻辑在上线的短短几个月间,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数千节对话课时。学员们,有律师、教授、媒体人,也有家庭主妇和大学生们。

“上了几节课,发现口语水平指数级增长!”不少学生评价道。

这并不令人讶异。尽管绕了不少弯子,尽管有过恐惧和羞愧的时刻,但我最终就是这样从焦虑中走出来的:唯有把英语当作一个与世界沟通的工具(而非作业),你才会真的去体会、享受和运用它。

?

用它做喜欢的事,认识喜欢的人,接触喜欢的信息,你会发现朋友圈、眼界和人生经历,一下子扩大了一整个世界。

let’s start talking。


?

你们的收看和点赞????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