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材料图)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毛泽东从战略家的角度认识到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早在1955年,他就对人们说:“英语将是未来的世界语言。学一点,就有优势。”
毛泽东早期的英语水平。
毛泽东最初是什么时候学英语的?很多人认为毛泽东只是晚年才初步学习,因为各种追溯和史料中都有记载,他自己也是这么说的。1968年7月28日上午,毛泽东召见红卫兵“五大头目”,历时五个半小时。根据其中一位韩爱晶的记载,毛泽东曾在演讲中说:“学英语还是好的。我在半路上丢了外语就亏了钱,所以我应该快点学外语,年轻的时候好好学。”但事实上,毛泽东所说的自学英语“半途而废”并不完全准确,他在实践中很早就接触了英语。
1910年秋,毛泽东脱离封闭偏僻的韶山冲,进入湘乡县新建书院————东山高级小书院。学校实施新的法律教育,提供音乐、英语、图片和自然科学。因此,毛泽东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在17岁。半年后,他只身来到长沙,去了省里的湘乡中学,又回来当兵半年。1912年春天,他进入了一所公立高级商学院,但只呆了一个月就退学了。后来,他回忆说:“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进了学校后,发现所有的课程都是用英语教的。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语。除了信,我几乎一无所知。另一个障碍是这所学校没有专门教英语的老师。这种情况令我厌烦。月底我就辍学了,一直在报纸上找广告。”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小学教师”,开设包括英语在内的多门课程。毛泽东致力于哲学、历史和地理、文学等等。当然,毛泽东在他五年半的师范学习中学习过英语,但是结果是未知的。毛泽东曾在1936年对斯诺说:“幸运的是,我所有社会科学课程的分数都很高,这抵消了其他课程的糟糕分数。”“最后,我居然拿到了毕业证。”这说明毛泽东是偏科,英语成绩可以在“不好的分数”中找到。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在法国掀起了勤工俭学的热潮。曾经主张“人人都要有一次出国的瘾”的毛泽东,是湖南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之所以选择不出国,原因之一就是外语过不去。后来,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时,也自学了英语。这时,毛泽东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工运小册子,说他的英文是“真”的,请杨开慧帮他翻译。1920年6月7日,毛泽东给老师黎锦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下定决心讨论各种理论的迫切期望。信上说:“外语真的是一个门户,你忍不住要打开它。现在,如果你能每天读一点英语,你总会得到一点。”他还谈到:“我最近一直在学习,英语、哲学和报纸,但只有这三科”,“我每天都要为最简单的英语读者读一小段课”,“我还是一个学外语的孩子,所以不能直接看书”。
从这一点来看,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学习过英语,进入社会后仍坚持自学,但英语仍处于起步阶段,直到27岁与杨开慧结婚。
加入转型后,由于转型工作的深入和环境的艰难险峻,毛泽东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英语,但他会抓住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岗位”。因为没有导师,他的自学计划被大大束缚了。1929年10月下旬,毛泽东随闽西特委撤出上杭县,迁往苏家坡养病。据说他死于肺结核
在毛泽东住处窗对窗居住的曾治后来回忆说:“主席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本初中英语书(第二册和第三册),有时他坐在窗前大声朗读英语。他的发音是被禁止的,而且他有很重的湖南口音,这让他读起来很有趣(我在教会学校学了一点英语,所以我知道怎么读英语)。他在那里读得越仔细,我在这里笑得越凶,但主席没有。
正是在这种不断“出丑”的训练中,毛泽东学会了一些英语单词和短句。到达延安后,外国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这为他接触纯正英语、学习英语创造了机会。根据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的说法,“他和我在谈话中一样糟糕。为了补贴他的湖南方言,他向我的秘书学了通用词,向我学了英语。他还学会了唱英文歌,但他的喉咙扁平而单调,所以他没有结果。”在平凡的潜移默化中,在口语的熏陶中,在虚心的学习中,毛泽东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1939年,斯诺第一次来到延安,给了毛泽东一幅有他亲笔签名的作品《榜样英语读本》。毛泽东立即回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三块肉喂你的马”。斯诺很困惑,所以我问了一个问号。看了一遍,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非常感谢”的中文音译。斯诺忍不住嘲笑毛泽东机智的“壮举”,并在后面打了两个感叹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国支持、装备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震惊”。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泽东在延安山洞前半部山坡平台上的一张小石桌前会见了美国女记者斯特朗。他谈笑风生,谈论整个国家。交谈中,毛泽东靠在椅背上,得出结论:“美国抵抗派是……”他停顿了一会儿,显然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纸山君”,因为英文里没有对应的词,所以译者要翻译成“稻草人”。毛泽东拦住翻译,让斯特朗解释“稻草人”是什么意思。斯特朗回答说,那是一个用稻草捆着的人形,农夫在田里竖起来吓唬乌鸦。毛泽东立即标注这个翻译不好,这不是他的意思。他说,纸山君不是用来吓唬乌鸦的死东西,是用来吓唬成人子的。它看起来像一只凶猛的野兽,但实际上它是纸,湿了会变软,会被大雨冲走。
因此,通过将“纸”和“虎”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出现了一个英语中没有的复合词“纸老虎”,这在实践中是一个很难的翻译。毛泽东开心地笑了,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用英语说:“帕特-太根!”《纸老虎》遵循了毛泽东的著名结论,在全世界广为播出。它也成为毛泽东最喜欢的英语单词。
从以上轶事可以看出,在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仍然坚持自学英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能够用英语写作,使用简短的通用术语,并临时创建了一个英语复合词。我们不得不钦佩毛泽东学习英语的决心和意志,以及毛泽东在演讲中灵活和创造性的能力。
1949年毛泽东进京后,全家人都聚集在北京,菊香书屋充满了家庭的温暖。一个周末,毛安迎、毛岸青和李玟(娇娇)用俄语讲话,喋喋不休,争论不休,而毛泽东则微笑不语。知道毛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李玟说:“爸爸,我们在争论西餐好吃还是中餐好吃。”当毛泽东感兴趣时,他用英语说:“中国菜很好吃。中餐的特点是软而热,西餐则是冷而单调。”
几个孩子听到他们的父亲说英语时感到惊讶。毛安迎说:“1946年回到延安,听说父亲在学英语,搬到陕北后,尽管环境那么艰苦恶劣,父亲也没有一个接一个地学英语。但是我从来没有听我父亲说过英语。我不懂英语,但听起来还是很流利。毛泽东说:“我的英语水平没有娇娇的俄语水平高,她也没有她说的那么流利。你们年轻人可以专门学外语。我希望我有这样的机会。假设我能听懂英语,阅读英文报纸、出版物和书籍,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